7月9日上午,东江纵队北撤山东7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。来自京、港、粤三地十个城市,100多名东纵后代及华南地区游击队的后代们参加了本次纪念活动。 东江纵队成立于1938年10月,是战斗在广东珠江、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,是华南抗日战场的主力部队。1946年6月,为了执行国共两党“双十协定”,东江纵队2583名抗日将士不得已悲歌挥泪辞别父老乡亲,从广东北撤至山东解放区。解放战争期间,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南麻、临朐、诸城、豫东、济南、淮海战役和广东战役。诸多东江纵队老战士血洒山东、埋骨齐鲁,同时也有很多东纵后代在这里出生、成长,因此山东也被很多北撤抗日将士及后代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。 2015年8月25日,经过多方积极筹备,东江纵队抗日将士北撤山东纪念碑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内落成,纪念碑上刻有2203个将士的名字。这座纪念碑慰藉了北撤抗日将士及其后代对山东的思乡之情,是他们情系山东的标志,也表达了山东人民对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将士永远的思念。 纪念仪式上,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吕德义同志发表致辞。他指出,今日东江纵队抗日将士后代何以重走父辈北撤之路?那是为了更好的纪念,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,更是为了让东江纵队老一辈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。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”,我们要以碑为鉴,回望历史、记住历史,一起将山东兵精神、东江纵队精神传承下去! 随后,东江纵队后代代表张保成同志发表感言,表达对山东人民的感恩之情。他回忆说,1946年7月5日,经过五天五夜的漂洋过海,我们的前辈在山东烟台登陆。党政军民全体出动夹道欢迎,飘扬的彩旗、喧天的锣鼓、雷鸣的鞭炮、醉人的红枣、迷人的鸡蛋、诱人的花生,这种场景和他们离开广东时候的悲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使我们的父辈激动不已,感慨万千。所以我们要来到这里,感谢我们的山东人民。 活动中,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副主任、山东福寿园总经理邵向曙同志向东纵后代赠送了纪念邮票。东纵后代也向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和广场管委会赠送了纪念品。 “为了广东的和平呀,我们要离别战斗的家乡。我们要走上新的征程,飘洋过海到遥远的北方。”一曲悲壮的《北撤进行曲》,让大家共同缅怀将士们的丰功伟绩,更祝愿广东山东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。
活动纪实: 
在纪念活动开始之前,大家纷纷在纪念碑上找寻自己亲人的名字。

两位东江纵队后代在亲人的名字前留影纪念

吕小琨,60岁,来自广东,此次前来是为了他的父母亲。他说,纪念碑的建立给了自己一个怀念的地方,他也会永远记得父亲给他说的——要感谢山东人民。站在梯子上跷起脚尖,让他终于拍摄到了父亲的名字。

65岁的黄楚威来自广东,大哥大姐当年都是在山东出生的。此次前来除了拍了自己父母的名字,他还自发地将自己认识的同学、同事的父母亲的名字找到、拍下,他说自己要把这些带回去给他们看。

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吕德义与东江纵队后代黄建和交谈。黄建和今年70岁,同此次来访的很多后代一样,她希望将来能带着孩子再来一次,将这种联系传递下去。

上午九点半纪念活动正式开始,首先进行集体合唱 《北撤进行曲》

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吕德义同志发表致辞

东江纵队后代代表张保成同志发表感言

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副主任、山东福寿园总经理邵向曙同志向东纵后代赠送纪念邮票

东纵后代向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和广场管委会赠送纪念品

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魏然经理主持纪念活动

活动参与人员向东江纵队抗日将士敬献鲜花

来自北京的东江纵队后代李卫东面向纪念碑敬礼

活动参与人员在东江纵队抗日将士北撤山东纪念碑前合影留念

活动参与人员在纪念广场合影留念 |